1 2 3 4
新闻动态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浏览
【七一专题】访优秀党务工作者新闻出版学院党委书记高杨文 作者:聂慧超 张晓盈          发布时间:2017-06-20    

    【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96周岁生日到来之际,学校宣传部、新闻中心特别专访了今年我校评选出的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制作成系列党建人物深度报道,希望通过对人物事迹的深入挖掘和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请大家关注。

    高杨文,男,汉族,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1974年12月出生,200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印刷学院北校区管委会主任。自入校工作以来,先后在辅导员、团委书记、宣传部长、学工部长、学院书记岗位上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达15年,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兢兢业业、认真履职,在健全体系、完善机制、搭建平台、打造品牌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取得了显著业绩,赢得了各方好评,获得过 "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 、"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青年骨干人才"等称号。2017年被评为北京印刷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并获得北京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同时,带领着新闻出版学院荣获2017年学校"优秀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下面记者对其多年来的工作经历与感悟进行了专访。


优秀党务工作者高杨文

    记者:您是在怎样的契机下走上党政工作的道路?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您是如何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所面临的环境的呢?

    高杨文:我研究生学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硕士毕业之后来到北京印刷学院工作。对我个人来讲,学习的专业与党政工作算是专业对口。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分别从事过辅导员工作、团委工作、招生就业工作、宣传工作、学生工作,以及现在学院的党务工作。总体来看,这些的工作基本与我所学专业相关度很高,因此我在理论学习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储备,为更好的与工作实践结合打下了基础。

    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和自我知识积累的过程,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提升并真正转化为了经验,自己的个人价值才能够被认可,因此我工作之后继续完成在职学习。概括来说,就是全日制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是"学以致用",在职学习就只能算作"为用而学",比如说我在学生处工作,我就要了解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人力资本开发等,我就去学习人口学的相关知识;我在新闻出版学院工作,我就得了解新闻出版与传播学的理论和业务,我现在正在攻读新闻学博士。

    记者:您在学校先后担任了宣传部长、学工部长、学院书记等多个岗位,这些岗位的不同经历对您产生怎样的影响?为您带来哪些收获与感悟?

    高杨文:首先感谢学校给予我在这些岗位锻炼的机会,以及对我的培养与信任。我到学校十五年,几乎三年左右经历一次岗位调动。这个过程对我个人来说很有意义,大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工作经验积累的过程。不同的工作会接触会到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业务又促使我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第二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最开始担任辅导员工作是属于基层的岗位工作,后来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在学校机关工作,如今在新闻出版学院任职算是再此回到了基层,所以我的工作轨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机关的工作大多是宏观的务虚的,而基层的是微观务实的,这种思维的转变成为思维训练的过程。第三是能力提升的过程,每一个岗位对人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对我来说每一个岗位都有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学院书记这个岗位,我之前的工作要么是面对学生,要么是面对老师,而学院书记是既面对老师又面对学生的,所服务的对象更加全面,开展工作的难度也相应有所增加。第四是个人成长的过程,学校的每个岗位都见证了我个人成长的轨迹,每一步的成长与多岗位的历练密不可分,为我带来不同的感悟与收获。

    记者:您构建的"8321"理论学习格局和"五个必讲"学习体系在学校获得了广泛好评, 以及您提出的如"换场子"、"搭链子"、"给位子"、"借台子"等通俗化却蕴含深刻意义的工作方法,是参考了怎样的理论基础来构建这些体系呢?

    高杨文:这几个工作方法,我在设计时主要坚持的是"问题导向"。因为工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就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体系的提出与构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无论针对学生、针对老师、针对党支部还是针对中心组。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体系进行适度有效的拓展,充分发挥理论学习的指导教育作用,以及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记者:您在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过程中有没有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您又是如何解决的?

    高杨文:关于理论研究这方面,与我个人工作也有密切联系,我所做的研究就是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的,你要先把问题想明白,再构建一个理论体系,大方向才不会出错,避免南辕北辙。想明白了之后再想具体的解决办法,结合实际实施下去,才能解决问题。这其中最难的一点就是要想明白,想明白了再动,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如何能确定想的方向是不是正确,这就要靠个人经验了,有了经验丰富之后,对问题就能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比如上课时老师经常会讲一些人生的道理,你们经常会听不明白不理解,就是因为你们没有人生的体验和经验的累积,当你们走上社会之后,回忆老师当初讲的话,你们就会发现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我之前在一次考察实践中碰到了多年前从我校印刷包装系毕业的学生,交谈中他谈到大学四年学到最有用的一门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培养了他的思维能力,能够辩证的、理性地看待有关问题。

    记者:据学生们反映您经常深入课堂与教师学生们接触,并提出了"五个一"的基本要求,那么到目前为止"五个一"的策略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呢?

    高杨文:"五个一"前两个与教学水平与方法有关,后三个与教师作用的发挥有关。后三个要求我们老师"上好每一节课、带好每一个班、指导好每一名学生",这个"好"字是最核心的标准。因为"好"与"不好"是学生说了算的,并不是教师的自我感觉。所以"五个一"从标准上就是要立足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需求。并且"五个一"最为重要的就是想强化教师的党员身份,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党员老师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从课件准备、举例说明等方面就反应出一位老师的教学态度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这样一个标准来改变他们的态度,要想在短期内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是有困难的,但要改变态度还是比较容易的,也是更直接的。态度改变之后才能通过慢慢的积累,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现在尚且处于落实"五个一"的初期阶段,还需要后续的深化与提升,在这方面我们会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去。

    记者:您认为大学生党员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应当如何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党政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呢?

    高杨文:我觉得有三个词可以概括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政治素养。人文素养涉及的范围除了三观之外,还有一个情怀的问题。人文素养的提升可以培养你对人生的情怀,改变你对事物的一些看法等。科学素养涉及的主要是思维问题,一些科学精神、思维训练等都与科学素养有关。既然是大学生党员,那么政治素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对我们新闻出版学院的普通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们从事的行业是意识形态特性很鲜明的一个行业,所以你必须具备很强的政治意识和基本的政治辨别能力,才能在学习与工作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效的避免在政治上犯错误。希望今后我们的学生不要再把大把精力只放在那些娱乐性的新闻上,要积极主动地关心政治新闻,还要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政治敏感度。因此,可以说人文素养事关情怀、科学素养事关思维、政治素养事关方向。


优秀党务工作者高杨文

    记者:您怎样看待建设学校版"中央厨房"?

    高杨文:学校的"中央厨房"是我们正在筹划推广的一个事情,"中央厨房"实质上是媒介融合下各种信息交流、数据交换的一个平台,对我们学校而言值得大力推广的。通过对人民日报、郑州报业集团"中央厨房"的实地考察,我们学到很多建设经验,深刻体会到建设这样一个平台的重要意义。我们学校的"中央厨房"构建的出发点主要出于这三个原因:首先"中央厨房"将为校内各类媒体提供一个总的管理平台,这个系统上线后,我们的每一个公众号或者其他媒介都可以被有效的管理起来,从而发挥出媒体监控的功能。其次从信息发布的角度来讲,它可以成为一个信息发布的矩阵,一条有效信息可以一次性推送到所有平台上,大大提高各类媒体平台的使用效率。还有一个就是舆情监控的功能,后台可以收集到所有平台的数据,可以更好地管理校园舆情,全数据化的管理能够定期自动生成舆情报告。舆情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校内,社会上各种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也全部能被捕捉到。并且从新闻出版学院的角度来讲,这个平台将会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有关新媒体的实践机会,使其把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与亲身操作融合起来,积累实践经验。

    中央提出"中央厨房"是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标配,未来各个新闻单位都会将"中央厨房"作为龙头项目进行,学生日后走到了新闻工作岗位上也一定会接触到"中央厨房",如果你在学校已经很好地把握并利用好"中央厨房"的实践机会,到时候在工作中才会善于把握时代脉搏,顺利而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记者:新闻出版学院在您的带领下荣获"优秀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您对今后新闻出版学院的党务工作有什么建议和设想吗?

    高杨文:我觉得党务工作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发挥教师党员在教风建设中示范作用,以及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这"两风"搞上去,才能说明我们党务工作做到位了。我们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学生总数中占到三分之一,我们的教师党员占到总数的70%,如果学生骨干、教师党员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并主动带领身边的师生共同进步,我们教风学风的问题就好解决了。所以党建工作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学风和教风的根本性改变上。

    记者:您同意给您贴上"文艺青年"这一标签吗?
 
    高杨文书记:在生活方面我比较爱好摄影,但也没有特别的去学习,就是一个手机摄影爱好者。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关键是要我们善于去发现。虽然现在大家的工作与学习都比较忙碌,但我仍觉得,我们应该用眼睛去发现美、用手机去记录美、用微信去传播美,这样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文艺青年"我应当是算不上的,如果说起来的话,也只能算是一枚"文艺爱好者"。
 

高杨文事迹材料


作为一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他的主要事迹如下:

一、勤于学,功底深,思想引领到位

    高杨文同志勤于学习,通过学历教育、组织培养、个人自学等途径,提高了个人素养,夯实了理论功底,增强了政治觉悟,是一位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深厚的党务工作者,能够很好地从思想上引领学院班子、引领学院师生。

    1.构建格局,深入学。高杨文同志在学院构建了"8321"理论学习格局,"8"指每学年按照8个有效月份制定理论学习计划,"3"指每月学院班子成员必须参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全院教师学习共计3次,"2"指每月党员必须参加党支部学习、全院教师学习共计2次,"1"指每月教师必须参加1次全院教师学习,切实把中心组、党支部和教师的理论学习抓实抓细。为了把理论学习推向深入,采取了"我讲你听"、"你问我答"、"你谈我评"等形式,切实解决了理论学习泛泛而谈、蜓蜓点水的问题。为了结合学科专业实际,开展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启动了"新闻出版先锋号"红色出版史教育活动,使师生在挖掘、编写、传播红色出版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故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盐,探索出了用出版"方言"讲出版好故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联系实际,广泛讲。高杨文同志在学院开创了"五个必讲"党委书记引领理论学习的体系,即党委书记给学院中心组必讲、给所在支部必讲、给全体教师必讲、给学生党员必讲、给新生必讲。高杨文能够根据不同授课对象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特点,选择合适的贴入点,给师生讲党课,授课不仅思想性强、内容切合实际,而且素材丰富、语言精彩,得到师生一致好评。以2016—2017学年为例,高杨文同志先后在学院内讲过"一学知规矩、二学知要求、一做知标准"、"读大学、读什么"、"党的建设与大学生的使命"、"密切联系师生的四个维度"、"立德树人、人人有责"等主题党课。另外,高杨文同志作为学校党委委员,还在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以及其他党组织学习活动中分享自己理论学习的收获。

    3.开展研究,动手写。高杨文同志在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仅承担过学校党建重点课题的研究任务,如"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方案研究"、"学校意识形态责任体系研究"等,而且承担过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课题的研究任务,作为副主编出版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实践与探索》等著作,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思想教育研究》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另外,高杨文同志有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经常参与学校重要会议报告、典型材料、领导讲话的起草工作。

二、善于思,业务通,基层组织有力

    高杨文同志善于思考、精通党务,工作中有想法、有办法,是一位长谋事、精管理的党务工作者,能够很好地破解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两学一做"中,高杨文同志通过重建常态工作体系、深深扎根教学科研,在打通教师党建"最后一公里"方面采取了以下四种办法,大大提升了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力。

    1.横向对应,换"场子"。为了实现党组织与业务组织的无缝对接,学院党委按照"横向对应"的原则,采取"化大为小"的办法,拆分联合党支部,设立了五个教师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了专业上,在压缩单个支部规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师以专业为纽带的情感联系,不仅增强了支部党员的向心力,而且支部在专业这个小场子里发挥出了灵活机动的优势,大幅提高了工作效能,切实解决了大支部组织活动时间不好协调、交流不够充分的问题。为了弥补小支部资源不足、人气不旺的问题,学院党委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引导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共建,根据彼此需要,共同开展学习、研讨、实践等活动,共建支部先后获得过"学校党建项目评比一等奖"、"北京市基层组织活动创新案例三等奖"、"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三等奖"等奖项。

    2.纵向对接,搭"链子"。为了增强教师支部与学院党委的粘合度,学院党委按照"纵向对接"的原则,采取"交叉任职、关系挂靠"的办法,搭建了党委与支部之间的三条链子:一是党委委员担任支部书记,共有4位;二是支部书记担任党委书记助理,有1位;三是学院班子成员党组织关系挂靠到专业支部,有3位。这三条链子不仅解决了两级党组织工作脱节的问题,而且实现了党委工作与党支部工作的深度融合,大大提高了沟通效果、节约了时间成本。正是由于学院两级党组织的深度融合,学院党委会、党委中心组学习,支部书记均参加,才确保了学院党委的各项部署都能得以及时、高质量落实。

    3.党政共责,给"位子"。为了提升专业负责人与支部书记之间工作的合力,学院党委按照"党政共同负责"的原则,成立了由专业负责人、支部书记、专业秘书组成的专业"核心组",而且支部书记负责核心组会的召集、主持。核心组成员的位子不仅使支部书记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到专业的决策和管理工作中去,而且学院党委在让支部书记承担党风廉政、意识形态、安全稳定等责任外,还赋予了支部书记在评奖评优中的师德一票否决权,以及奖励绩效、管理绩效的分配权。通过给支部书记位子,切实解决了支部书记只讲奉献、责权不匹配的问题,让支部书记开展工作更有底气、有硬抓手。

    4.融合发展,借"台子"。为了落实好"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这一基层党建的指导思想,学院党委按照"党务与业务融合发展"的思路,采取"相互借台、彼此唱戏"的方式,在支部"每月一次学习研讨、每季度一次实践活动"的平台上,开展专业的教学研讨、学术交流、专业实践等活动;在业务口的课堂、实习、毕设、班级等平台上,开展"讲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班级、指导好每一名学生"等做合格教师党员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委第五巡回督导组对学院支部建设工作给与了高度肯定,两次莅临学院参加支部活动,并作为典型推荐给市委教育工委。

三、敏于行,口碑好,核心作用凸显

    高杨文同志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是一位爱岗敬业、作风务实、群众基础好的党务工作者,能够很好地团结学院班子成员、带领师生干实事,学院党委在办学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日益凸显。

    1.严律己,做表率。作为学院党委书记,高杨文同志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给班子成员和师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学院党委给班子成员提出"不与教师争利益"的要求,在评奖评优中,机会让给教师,在绩效分配中,奖励向教师倾斜,在班子成员利益与教师利益发生冲突时,班子成员必须让。正是由于利益上的主动让,树立了学院班子在教师中的威信,学院班子得到教师的高度认可,教师评价学院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在年度考核中,学院和高杨文同志均获得过"优秀"。

    2.常调研,把实情。高杨文同志经常深入课堂、教室、宿舍、图书馆,主动承担2个班的班主任工作,通过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高杨文同志注意发扬民主,在年初,与院长一道和全体教师谈心谈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科研和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听取教师对学院发展的期望和建议,凝聚教师的智慧。高杨文同志推行班子成员联系专业制度,并提出"五个一"的基本要求,即:每月至少与核心组沟通一次、每学期召开一次师生座谈会、每学期听一遍所有专业课、每年与所有老师谈一遍话、每年给学院班子汇报一次联系专业情况。通过这些调研沟通机制,不仅拉近了学院班子与教师的心理距离,而且能全面把握学院运行的实情,提高了班子决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勇担当,敢负责。高杨文同志作为学院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不仅勇挑党建重任,而且积极为院长分忧、为行政工作建言献策,深度参与学院战略谋划、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在学院、专业两个层面,大力推进党务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发挥了党组织把方向的作用。高杨文同志对党风廉政、意识形态、安全稳定等工作,敢抓敢管、敢负责,每年学院党政正职与班子副职、与专业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签订《工作责任书》,把主体责任真正落实落细落小,切实保证了学院平稳高效运行,发挥了党建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思想动员、精神支撑和组织保障作用。学院党委工作、党支部工作多次在学校的书记例会上介绍经验,学院党委在2015年获得学校"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