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学海泛槎——季羡林和他的著作”读书交流会在北京印刷学院综合楼报告厅举办,本次读书交流会由新闻出版学院、季羡林读书会、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共同主办,学校新出版人杂志社、弘文社和为学通讯社共同协办。季羡林之子季承、季羡林的学生梁志刚、季羡林读书会发起人王佩芬、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副秘书长刘江波、鹭江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长董曦阳、新闻出版学院党委书记高杨文以及学校200余名师生参加。交流会由新闻出版学院叶新教授主持。
“季羡林和他的著作”读书交流会现场
叶新介绍了举办此次读书交流会的意义,“学海泛槎——季羡林和他的著作”读书交流会是学校在春天里迎来的第一个大型阅读活动,季羡林读书会走入北印校园意义非凡,通过亲人和学生解读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季羡林的生平与作品,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引导同学们爱读书、读好书,积极参与到“书香校园”建设的各项活动中来。
叶新主持交流会
高杨文代表主办方致辞,他引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教育的常识是读书”、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人文素养关乎素质更关乎能力”、著名文学家冰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三段话,希望同学们作为新闻出版人,要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要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多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多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修养身心、塑造灵魂,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高杨文致辞
季承先生为大家解读了季羡林作品的特点和作品背后的故事。他指出,季羡林的作品从不无病呻吟,都是有感而发,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并以《春满燕园》、《春归燕园》为例,讲述了两篇文章创作的背景,为大家展现了一个热爱知识、忠心为国的学者形象。作为儿子,季承从《二月兰》一文追忆起父亲季羡林,一度哽咽,让人不由为之泪目。
季承先生解读季羡林的作品
梁志刚先生在讲述季羡林往事时指出,季羡林先生晚年时有“爱国孝亲尊师重友”八字箴言,季先生把这八字看成做人的准则,为人处世上皆遵循着八字箴言。他在讲述季羡林的学术研究时指出,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高屋建瓴,但他往往从细微处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考据时穷极余力、呕心沥血。
梁志刚先生讲述季羡林的往事和学术
活动现场,16级韬奋班高闻悦同学朗诵了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部分片段,主持人、嘉宾围绕与季羡林相关的人和事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互动,季承、梁志刚为回答正确的同学签名赠书。
高闻悦同学朗诵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部分片段
现场互动(左)、签名赠书(右)
此次读书交流会是新闻出版学院“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之一。近年来,新闻出版学院依托学生会、分团委、班级、新出版人杂志社、弘文社等学生组织,开展读书班会、读书沙龙、校园书市、书评大赛等活动,将“读书、品书、做书、传书”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