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日——10月11日,由北京印刷学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河北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合办的第四期四校合作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创新工作坊在北京印刷学院成功召开。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王关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副书记闫岩,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副院长商建辉、编辑出版系主任杨金花和田建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杜智涛,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陈丹、党委书记薛红霞、教学副院长李德升、科研副院长谷征、党委副书记李柴非等参加开幕式,其他师生则在线上参加工作坊学习。本期工作坊沿袭四校合作的创办初衷,重点基于跨学科、多元化的视角,聚焦数字时代的出版研究,旨在为青年学子建构一个清晰的新闻出版学研究路径和系统的研究方法体系。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陈丹院长主持开幕式。会议在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王关义教授的精彩致辞中拉开序幕。王校长介绍了北京印刷学院的科教融合现状,并且指出面对瞬息万变的新媒介环境,坚持持续举办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创新工作坊非常有必要,且意义重大。北京印刷学院愿意与兄弟院校一起,进一步深入交流、密切联系、加强合作、携手并进,努力汇聚起更大的力量,为我国出版传媒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接着,其余三校的与会领导发表了开幕式致辞。
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王关义教授开幕式致辞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陈丹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教授开幕式致辞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开幕式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杜智涛教授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合影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教授提出将研究方法与研究议题相结合的建设性建议,同时指出,面对其他学科以及新闻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应该思考,新闻出版未来的方向在哪,其核心价值在哪。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指出当前纸媒面临的渠道和产品问题,并以世界工业中心转移为比喻,提出加强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研究,从而实现新闻传播产品的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杜智涛教授提出规范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思维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应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期工作坊涉及了一些比较前沿和比较新的研究方法,呼吁大家认真学习。
此次工作坊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为期三天的工作坊中,主要来自四校的十三位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授课,包括四校在内的近两千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参加了实时在线学习。
第一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周蔚华教授分享了近两年来思考的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即出版史研究方法,并从出版主体和出版发展时间两条主线展开了详细论述。
第二讲,原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范军教授从国家和政府的视角对出版学科建设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第三讲,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李频教授从数字时代出版理论的时间起点和逻辑起点、速食时代的出版以及理论的核心和边界三个方面,解析了数字时代出版理论的基本结构。
第四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书记闫岩教授从量化研究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怎样设计一个研究。
第五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塔娜副教授从文本分析开始,讲到计算机算法和机器人账号,深入探讨了基于文献分析的计算传播方法与实践。
第六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董晨宇老师探讨了传播学中深度访谈的基本原则和个人经验。
第七讲,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田建平教授分享了其在研究宋元出版史中触发的有关中国古代出版史研究方法的系列感想。
第八讲,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何苑老师从认知心理视角,阐述了网购平台用户评论与系统推荐对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
第九讲,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黄莹老师分析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出版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讲,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刘玉琴高级工程师分享了如何应用文献计量学辅助论文写作。
第十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苏春艳老师以燕郊田野资料分析为例,深入探讨了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第十二讲,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朱鸿军教授分享了如何撰写和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第十三讲,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范继忠副教授探讨了在思想史与知识社会学之间的知识建构论对出版研究的现实启示。
本期工作坊输出的都是满满的干货,腾讯会议在线人数多次达到人数上限,新传学苑公众号学习人数也达到1800多人,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并期待下一期尽早到来。
伴随着秋日余晖,10月11日下午,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陈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漆亚林、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商建辉发表闭幕致辞,标志着第四期四校合作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创新工作坊圆满落下帷幕,北京印刷学院成功地将四校合作工作坊的接力棒交回到中国人民大学手中。
第一届四校合作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创新工作坊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并于2020年1月初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第二期、第三期分别由河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举办,至今连续举办四期,已形成品牌效应。